宋微建|我们都只是历史长河里的“过路客”,绝不能过路拆桥!
物质遗产,与非物质遗存,皆是传统文化。
我最早接触“乡村”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,当时很多村庄都被震塌了。震后,当地政府帮助民众重建村庄,我们也因此走进了“乡村振兴”的大道上。
在接触后发现,原来长期以来,大家对“乡村”的认识并不深入,甚至长期存在偏见。我始终认为,“乡村”不等同于“落后”,“乡村”是包罗万象的。除了没有外交和军事外,乡村和城市并无差别。在我们国家战略中的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,都可以在一个村庄里实现融合。
我国至少有200多万个村庄亟待保护、提升和改造,“乡村振兴”领域也始终面临着优秀人才短缺问题,这种局面或许这些年里有所改变,但作为中国当代设计师,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思考。
那么,在“乡村振兴”中,我们具体要做什么?
第一,把物质遗存抢救性地保护起来;第二,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发掘和保护。这两点缺一不可。
作为设计师,都要把自己看作一个“文化使者”,思考如何把文化继承下来,维持下去。只有这样才能把“乡村”事业做好,也才能把文化遗产保护好,我们都只是历史长河里的“过路客”,绝不能过路拆桥!
我这些年“走南闯北”,无论是“乡村”还是“城市”,回看起来最吸引我的始终是“烟火气”。我理解的“烟火气”是熙熙攘攘,车水马龙,吆喝买卖,因为这些都是“人之常情”。
但由于现代城乡建设过程中,过度地追求宁静的次序、规则,把“烟火气”搞没了。所以无论是我自己在做乡村规划和设计时,还是呼吁乡村领域的同行们,一定要把“烟火气”与“人情味”摆在重要位置,这才是最符合中国传统哲学“天人合一”的做法。
三年疫情后,我想无论男女老少,都更希望到一些有“烟火气”的地方去走走吧。